本网讯(文、图/朱玺润、罗天琦)2025年6月27日至29日,四川省基础教育研究暨数学师范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顺利召开。会议由四川省数学会、四川师范大学主办,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承办,设置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包括大会报告、“面向基础教育的数学教育教学研究”主题分论坛、数学师范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论坛、U-S数学教师培养主题沙龙、中学现场教研课及专家点评,旨在构建数学教育协同发展机制,深化数学教师专业成长路径研究。我校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屈小兵教授、罗天琦教授、数理学科教学工作室学生成员朱玺润参加了本次会议。

开幕式上,四川师范大学校长赵国华致欢迎辞拉开会议序幕。随后,四川省数学会副理事长杨晗、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屈加文致辞,从学会引领、学院深耕角度,凝聚数学教育协同发展共识。
大会邀请到西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导、国家级教学名师宋乃庆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导、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曹一鸣教授,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理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博导徐斌艳教授分别作大会主报告。宋乃庆教授在《教育强国背景下西部数学教育的作为》的报告中,聚焦教育强国战略,明确西部数学教育需承载基础学科支撑、创新人才培养使命,破解区域均衡难题;曹一鸣教授在《AI时代背景下数学教育的机遇与挑战》报告中,从教学适配、评价改革、素养导向等维度,结合案例剖析AI赋能路径,为数学教育发展注入新思;徐斌艳教授在《新时代数学学习方式变革:学科实践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报告中,围绕“新时代数学学习方式变革”,剖析跨学科主题学习路径,为数学教育创新赋能。
在“数学师范生专业建设”论坛中,数统学院屈小兵院长作了题为“思政引领、课程提质、多维融合——数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报告,介绍了数统学院近年关于课程建设、教学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学科竞赛、教学技能比赛等方面的成果,分享了数统学院在教育强国背景下“新师范”人才培养的创新举措,并与省内师范院校作了深入交流。

在“高教与师范生培养”论坛中,教师教育学院学科教学论教研室主任罗天琦教授作了题为“教育家精神引领下数学话剧育人路径的实践探索”的报告,从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内涵、价值、研究现状出发,引出培养师范生教育家精神的创新路径“数学话剧”,并以数统学院学生在研的国家级创新项目“跨学科视域下数学话剧对数学情感影响的实证研究”为例,展示了师范人才培养、欠发达县托底性帮扶的实践成效。

“U-S数学教师培养主题沙龙论坛”旨在推动师范大学与中学围绕未来数学教育领域话题展开对话与交流。在天府四中副校长王远彬的主持下,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柏明强、西华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学院院长潘大志等高校数学学院院长,成都外国语学校校长龚智发、成都石室中学副校长宋德波、康定中学原校长陈长川等中学校长,以及中学教师、高校师生聚焦数学教育实践与数学教师培养、教师专业发展等相关话题展开沙龙讨论。现场气氛热烈,与会代表畅所欲言,观点碰撞。我院朱玺润同学积极参与、踊跃发言,针对新形势下师范生教学基本功的提升路径进行提问,得到了中学校长们的深入指导。

6月29日下午,四川师范大学附属温江实验学校主办了分会场活动“现场教学与专题报告”。北京师范大学曹一鸣教授作题为《数学项目式学习实施路径与案例分析》的报告,围绕初中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从背景、实施路径、关键点等方面展开详细介绍。现场针对如何开展实践展开了热烈讨论,提问不断,互动积极。随后,四川师范大学附属温江实验学校罗银锋进行了现场课例展示《勾股定理的美学之旅》。罗老师引导学生经历提出猜想、初步验证、小组合作证明、总结等环节,通过动手操作与几何画板验证,深入理解定理,在勾股树拓展中感受数学与美学结合的魅力。温江区教育科学研究所徐辉等专家针对该课例的亮点进行了深入点评,给出了优化建议,让参会师生受益匪浅。
本次会议为四川数学教育工作者搭建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为基础教育研究与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多维度的实践启示。数统学院参会师生与参会高校、基础教育工作者深入交流,与多地教育同仁建立了长效联系。数统学院将持续推动教学改革与基础教育需求深度对接,持续构建“政策引领、实践创新、教研互哺”的人才培养闭环,着力培养兼具扎实学科功底、前沿教育视野、教育家精神的复合型师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