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陈培梅、图/易建隆)2025年9月23日,数学与统计学院学科教学论工作室应邀赴乐山高新嘉祥外国语学校进行省级课题“基于数据分析的初中数学个性化作业研究”研讨。参加此次研讨会的有乐山高新嘉祥外国语学校初中数学教研组长周百玺老师、各年级备课组长、课题组其他成员,乐山师范学院数统学院教授罗天琦、学科教学论工作室学生陈培梅、易建隆,以及工作室新增学生成员——2025级教育硕士李洋、邓世香等。研讨会由乐山嘉祥周百玺老师主持。

会上,乐山高新嘉祥外国语学校课题组首先聚焦研究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展开汇报。周百玺老师梳理了当前省级课题研究的实践成效,指出了该课题从市级到省级的迭代优化:通过更新并优化个性化作业手册的数据来源,形成目前的双数据支撑。张一楠老师提出了课题研究的难点及团队的思考,包括对个性化作业流程闭环的取舍、量化数据的分析等。
罗天琦老师认真听取课题组汇报后,结合四川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管理要求,针对课题组提出的困惑逐一给出建议。她指出,课题研究需进一步强化“数据驱动”与“素养导向”:其一,优化数据采集维度,将“抽象能力”“推理能力”等核心素养细化为可测指标,对个性化作业进行核心素养编码,嵌入作业设计与评价体系,实现“四基四能”与“核心素养”的同步追踪;其二,采集教育实验数据,运用量化分析结合质性调研,测量迭代升级后的个性化作业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形成实证研究报告;其三,通过对个性化作业分层设计,汇编整理校本题库,突破平台功能限制,形成可推广的成果,扩大课题研究的影响力。

学科教学论工作室的学生成员在交流中表示,再次参与课题研讨不仅深化了对“数据分析”“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理解,更从一线教师的实践中学习到“理论落地”的方法策略,纷纷感谢乐山嘉祥提供的学习研讨机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易建隆认为,教育实证研究少不了数学建模和统计分析,此次研讨令他更深刻认识到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和数学的应用价值。数统学院陈培梅也是沫若学院教坛名师班的一名学子,她深切感受到校地协作、理实融合带来的共赢——与乐山嘉祥的长期合作也为其负责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平台和可靠的实证数据。工作室新成员教育硕士李洋、邓世香感慨此行受益匪浅,不仅从省级课题研讨中,对实践研究和专硕论文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极大的开拓了数学教育研究视野,也真切感受到专硕学习对个人教育职业生涯的意义和价值。

此次再聚研讨,锚定课题难点,不仅为省级课题成果的梳理及转化理清了思路,更深化了高校与中学协同育人的路径。数统学院学科教学论工作室将持续优化成员梯队建设,发挥校地协作的桥梁作用,推动高校教育科研成果转化,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质师范人才、推进数学教育改革贡献更大力量。